用户名:
密码:

《环境保护》杂志社官网

华北
        
东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西北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 > 行业新闻 >

绿色供应链有望成为中国工业领域协同降碳减污的重要抓手—2023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和气候行动CATI指数发布

时间:2023-10-24 11:39来源:环境保护 点击:
导读:过去的十年,中国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接近90%,已经靠近发达国家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表明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理论到实践,正...
      “过去的十年,中国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接近90%,已经靠近发达国家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表明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理论到实践,正在发生着一个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的变化。”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原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贾峰在2023绿色供应链暨气候行动论坛上致辞时表示,十年来,CITI指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他说,蔚蓝地图2014年收录的污染源环境监管记录数量为15万条,截至2023年9月这一记录数量已达300万条。从聚焦的问题来看,CITI指数早期主要围绕常规的污染治理,逐步增加了气候变化、减塑、生物多样性和绿色消费,内容越来越广泛。从行业的影响来看,CITI指数从最初只有37%的参评企业承诺绿色采购,到本期评价中73%的参评企业公开披露供应链环境与气候风险管控要求,说明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气候行动CATI指数评价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发展。

        
       
      据介绍,该论坛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德国)北京代表处于10月19日在京联合举办。论坛发布第十期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年度报告以及第六期供应链气候行动CATI指数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在环境信息公开的引导下,十年来在华绿色供应链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中国环境治理和全球气候行动提供积极助力。
       
      能源基金会(美国)北京办事处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致辞中说,国内供应链涉及产业结构更新和调整的问题,届时很多环节都需要重新设置。他还举例说明:西电东送、东数西算属于地域之间的大循环、大联通,因为西部地区大部分是可再生能源发电,所以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反过来讲,因着东部地区缺少清洁、便宜、绿色的电,所以当能源成本高于运输成本或运输成本低于能源成本的时候,很有可能东部地区的产业会迁移到西部的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区,甚至迁到新疆,从而享受更便宜、更清洁的能源,然后再把生产出来的产品运到东部地区,这时候产业结构的布局将发生变化。那么,产业链和供应链就有随之发生变化的可能,我们应对其背后的基本动因要有所考察与考量。”邹骥建议道。
       
      在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研究员毛涛表示,供应链的安全性和韧性是各国都关注的一个话题,通过打造绿色供应链来突破贸易上的“绿色壁垒”。随着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文件的实施,对绿色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中国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面临“加剧全球低碳竞争、提高低碳准入门槛,加大企业减碳压力”等新挑战。比如,我国光伏产品现在全球份额占比非常大,因为出口到国外的产品要看它的碳足迹,这就需要我国推动整个产业发展进而提高供应链的绿色化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他还提到,“行政管制、市场管制、社会管制”等政策是我国推动节能减碳的主要措施,越来越有利于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研究员柴麒敏在发表题为“全球气候治理、碳中和进程与供应链绿色转型”的主旨演讲中表示,要积极稳妥推动供应链绿色低碳发展,部署落实长期低排放战略,布局全球零碳产业和金融发展“新赛道”。同时,要提升绿色公共服务水平,建立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立健全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方法,为供应链的碳排放管理提供基础设施。另外,还要推动低碳、零碳、负碳创新示范,加强零碳数智技术的产业转化,谋划零碳工厂、零碳园区以及碳资源化利用等公共项目,积极培育第三方核查、认证等机构,支撑供应链降碳潜力的实施。除此之外,也要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绿色优质投资、消费和就业,提供产业和碳中和综合解决方案,共同分享低碳转型的绿色效益。
       
      论坛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研究室主任阳平坚则呼吁,在“双碳”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是国际品牌,还是为国际品牌做支撑的企业,都要把承担环境责任、气候责任作为自己的主体责任,同时将其作为绿色低碳转型竞争优势的主要方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阳平坚还表示,能力较强的企业可以帮助上下游企业一起提升和改进;能力较弱的企业,按照国家生态环保要求,先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该达标的达标,该减排的减排,等日后能力增强了,再一步步朝着更高的标准前进。
       
      在CITI和CATI报告及迈向零碳供应链倡议发布环节,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介绍说,过去十年间,在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共同推动下,绿色供应链的理念逐步主流化。从最初只有37%的参评企业承诺绿色采购,到本期评价中73%的参评企业公开披露供应链环境与气候风险管控要求。业界的领跑企业和龙头企业,借助环境信息公开,累计推动2.5万家次供应商做出整改或披露,数以万计的供应链企业通过数据链长效跟进自身环境风险。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2023年度CITI和CATI指数评价覆盖22个行业的742家中外企业。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报告指出,供应链大规模迁移和扩展,给全球多地带来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转移。2007年,针对调研中识别的供应链污染问题,IPE联合20家环保组织发起绿色选择倡议。2014年,绿色供应链首次进入APEC首脑会议议程。同年,IPE首次发布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并连续十年开展CITI指数评价。
       
     “十年来,我国先后启动大气、水和土壤污染治理和中央环保督察,治理力度前所未有;2015年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设立‘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专章,代表着环境信息公开形成社会共识。特别是信息公开的扩展,为多方合力加强在华供应链环境管理提供了极为关键的数据基础设施。”回顾十年间绿色供应链的推进,马军认为最关键的变化,是中国环境监管和信息公开的历史性进展。
       
      在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主任方应君看来,推进绿色供应链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驱动到赋能的过程。方应君还进一步表示,对监督和推动绿色供应链工作持续往前走充满信心,期待更多的品牌企推动上游供应链环境信息和碳排放信息的主动披露。
       
      据悉,CITI指数报告指出,供应链的污染减排,恰与中国十年间持续加强环境治理的大潮相契合。通过对接受绿色选择审核的供应商企业公开披露的多年污染物排放量进行分析,IPE发现部分主要污染物减排幅度快于同期全国工业减排的平均水平,从侧面反映出中外企业的绿色供应链行动,为空气质量和水质十年间的显著改善提供了积极助力。
       
      展望下一个十年,马军表示,IPE通过分析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和“十四五”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等文件,提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望成为中国工业领域协同落实双碳战略、协同降碳减污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经过分析近期欧盟通过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等一系列文件,和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IPE提示广大外向型企业,供应链尽职调查和环境信息披露要求正趋向刚性。
 (文/本刊记者 于宝源)

------分隔线----------------------------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