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区全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持续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10月28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上对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进行授牌命名,北戴河区被命名为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先行”战略,以生态兴百业,以生态富百姓,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海旅游”、“空心村振兴”、“生态农业”、“全季康养”的两山转化路径,树立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北戴河样板。
系统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系列工程,打造“人海和谐”的滨海观光旅游品牌。北戴河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丰富,拥有海洋、森林、湿地三大生态系统和20.19公里的海岸线,海域宽阔,水质清洁,沙软潮平。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戴河区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开展了系列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海域环境治理、自然景观维护等项目工程,区内主要入海河流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划标准,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比例100%,主要海水浴场全部达到一类水质,秦皇岛湾北戴河段荣膺生态环保部“2021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和优质的滨海岸线资源,北戴河区积极打造滨海旅游核心品牌,催化旅游经济蓬勃发展,2022年共接待游客293.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134762亿元,其中生态旅游收入为1.132405亿元。
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创新“回归自然”的乡村振兴样板。北戴河区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镇村地理位置和自然禀赋,开展美丽渔村、生态修复整治等工程建设,深刻挖掘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因地制宜推进特色民宿、艺术体验等业态的乡村旅游, 被评为“全国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其中陆庄村先后被评为“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西古城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北戴河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多项荣誉称号,目前已成为全国知名的“艺术村落”;牛头崖村被评为“中国特色村”,戴河镇获评“全国百佳避暑小镇”称号,形成了一批“两山”转化典型模式案例。
有效运用农业绿色科技,探索“科技驱动”的生态农业发展路径。积极创建无化肥农药示范区,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引进秸秆反应堆绿色种植技术,开发“蒲兰湖”生态水稻、胡萝卜,朱庄村优质西红柿等高端农产品,带动11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3家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场实现产业提效,在都市农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北戴河区集发生态农业公司紧紧依靠科技创新,走特色农业、精品农业、绿色休闲观光农业之路,发展成为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基础,生态农业观光为拓展的综合性企业,被国家农业部、旅游局、水利部、全国科协等多部门认定各类品牌荣誉300多项,获评“省级示范联合体核心龙头企业”。
全面依托全域生态资源,打造“全域全季”的滨海康养模式。依托最美海岸海湾、优美生态环境、安全健康的农产品供给、舒适安心的乡村民宿等优质条件,北戴河区积极推进北戴河国家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康养+乡村”“康养+旅游”“康养+体育”融合发展的北戴河区康养产业发展体系,北大未名、深圳尚荣、华大基因等一批生命健康产业领域的巨头先后签约入驻,近80个高端康养项目落地建设,“医、药、养、健、游”五位一体的生命健康产业形成集群式发展态势。
此次授牌命名,是对“两山”转化北戴河模式的认可,北戴河区将以此为契机,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路径,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老百姓在保护绿水青山的过程中切切实实获得实惠。
(文/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北戴河分局 朱晓铁
秦皇岛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邵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