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曾经百川出境,无客水入境,是鄂北水资源匮乏区。随州,曾经的产粮大市,百万亩水稻主产区,受到水资源的严重困扰,2010年7月17日一场洪灾过后,连续五年干旱少雨,不仅稻田变成了玉米地,连人畜饮水都得靠打井。保产粮大市,保人民饮水安全,成为了随州的一场人民战争。三个五年来,我们取得了这场战争的全面胜利,水环境持续改善,水资源极大丰富,饮水安全更是空前绝后。
地表水实现了5432大演变。翻开随州地表水监测数据库,2010年,涢水、厥水、府河、应山河、广水河,不是地表水四类,就是地表水五类,2024年,不仅五条干流全部实现三类水体,而且漳水和涢水源头都达到了地表水二类。水不可能无缘无故变好,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变坏,十五年来,随州市城市建成区生产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从只有1座日处理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发展到如今的8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突破33万吨,实现了全收集全处理。乡镇建成区从2017年前的零收集零处理,到2019年37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运行,也实现了全收集全处理。农村居民聚集区的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已全面启动,自2008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全市已建成日处理20t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7处。伴随着乡村振兴工程和湖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不久的将来,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还将极大提升。市镇村三级污水治理网络的形成,地表水得以实现5432大跃进,稳定向好的局面未来可期。
无客水入境成为过去,人粮争水的矛盾得到根本解决。五年干旱史,牵动着荆楚人民的心,引丹进襄入随成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民生工程。投资180亿元的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2015年如期开工,2020年丹江一泓清泉注入了封江口水库,随州境内11个丹江水补给口于2020年全部开通,不仅让百川出境无客水入境的随州成为历史,而且极大丰富了随州的水资源,解决了人粮争水的矛盾,饮水安全保障不再是随州人民的心腹之患。
饮水安全十年磨一剑,城乡一体化供水示范市建设基本建成。一是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封江口、先觉庙、许家冲三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2019年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一、二级保护区围网,警示标志牌,电子监控设备一应俱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的餐饮服务和旅游业、种植业、水产和畜禽养殖业全部拆除,封江口和许家冲还申请中央好水保护工程项目,让好水变得更好。28个乡镇水源地全部实现了水库供水,调整了7个河流供水水源地,而且全部按要求开展规范化建设并通过了验收。二是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在全省率先启动。广水市于2018年就完成第一个“全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示范市”建设,实现了五库连通供水,新建了2座自来水厂,铺设了东线、中线、西线供水管网,覆盖了区域内90%的乡镇村湾。随州市和随县2022年分别成立了水务集团,正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有望2026年全域联网运行。三是饮水安全有了法制化保障。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注重安全观,饮用水更是人们生命安全的底线。为了保护饮用水源地,保障人民饮水安全,随州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就制定并颁布实施了《随州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条例》,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地级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条例零的突破,为水源地环境安全和人民饮水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王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