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寒流袭来,气温骤降。迎着冷风步入赤峰市热电厂的厂房,与室外相反,暖暖的热气扑面而来。在生产电力的同时,产生的热能在源源不断得输送到千家万户,保障居民温暖过冬。
在热电厂储煤仓,正在进行机械自动输煤入仓。虽然西北风劲吹,但全封闭的储煤仓未见煤尘飘散。“全封闭储煤场建好以来,确实起到了明显的抑尘效果,即使就是这种大风天,也不影响正常作业。”赤峰热电厂总工程师臧志介绍说。
在生产中,赤峰热电厂的污水也基本实现“零排放”,每年生产正常使用中水300多万吨,冷却废水通过厂区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度循环利用,而且还对余热进行回收再利用,在有效保障热电机组正常运行的同时,也实现了生产成本的开源节流。
赤峰热电厂作为一家热电联产企业,承担着市区9家工业企业的工业蒸汽供应和中心城区1000万平方米的居民冬季采暖任务。“在充分保障好民生工作的同时,我们也主动承担起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自加压力,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积极推进节能降碳,降低污染物排放,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臧志说道。
赤峰市生态环境局红山区分局监察四中队队长杨熙介绍:“近年来,企业对机组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同时,积极谋求在新能源方面的发展,现在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今年年底就能实现投产,风电项目计划明年底投产,这样一来,可实现能源上的优势互补,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能源要“新”,生态要“绿”。作为新能源富集区,赤峰市是全国第一个地市级百万千瓦风电基地。推动全市“双碳”工作,赤峰市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项目落地,加快建设蒙东地区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和氢能综合生产应用基地。
截至2022年底,全市电力总装机1222.04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达到660.55万千瓦,占比达到54%以上。
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围绕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支持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等地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据了解,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绘制发展蓝图。赤峰市生态环境局统筹推进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摸清全市温室气体排放的来源、结构及趋势,启动了2021年度、2022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完善赤峰市“1+N+X”政策体系文件,编制完成《赤峰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形成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治理、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工作格局,助力建设美丽赤峰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同时,赤峰市积极推进全市电力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参加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成22家全市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22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并进一步做好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相关基础工作。持续加强建材、有色、钢铁、化工、石化、航空、造纸等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排放数据报告和核查工作,夯实数据基础。全力配合自治区开展碳排放履约周期的配额分配,提升企业碳排放数据管理和参与碳交易的能力,监督企业在履约周期中按期完成履约,全力助推做好全国碳市场第二履约周期管理工作。
“我们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坚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赤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李英男说。 (杨红亮 杨爱群 李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