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环境保护》杂志社官网

华北
        
东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西北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资讯 >

【生态环境创新案例】绿色有约——打造环境宣教新品牌

时间:2023-11-04 17:19来源:《环境》杂志 点击:
导读:绿色有约打造环境宣教新品牌 2023年8月15日,绿色有约环保公益我参与广东省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活动现场 太神奇了!原来环境监测数据是这样出来的。 太高兴了!我不仅学到了...
绿色有约——打造环境宣教新品牌
 
2023年8月15日,“绿色有约——环保公益我参与”广东省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活动现场
 
      “太神奇了!原来环境监测数据是这样出来的。”
      “太高兴了!我不仅学到了环境科学知识,还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绿友’。”
      “太好了!感谢主办方组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一家度过一个难忘又有意义的周日。”
      为搭建环保公众参与平台,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倡导践行绿色生活,自2020年8月起,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以下简称省环保宣教中心)联合环保社团组织等单位,在周末或节假日面向公众组织开展“绿色有约——环保公益我参与”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37场活动(含4场环保夏令营)。
      活动寓教于乐,让参与者在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的过程中,感受一个更精彩更有趣的环保世界。因其形式的新颖性、内容的有趣性、参与的有效性,“绿色有约——环保公益我参与”活动荣获广东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创新创先项目优秀奖,成为广东省环境宣教工作一项“接地气”、受欢迎的“金字招牌”。在省环保宣教中心示范引领下,广州、深圳、佛山、汕尾、东莞、中山、江门、湛江等地市也在当地开展了相关活动。
 
创新形式 寓教于乐、务求实效
 
2023年4月1日,”绿色环保,低碳生活”2023年学雷锋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现场
 
      省环保宣教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环境宣教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创新宣传手段、宣传方式,让公众乐于参与,自觉接受教育。为此,活动在设计时考虑以下要求:
      一是贴近公众,贴近需求,做到有效宣传。比较而言,一些广场宣传活动场面宏大、表面热闹,但有时宣传效果差强人意。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公众的需求,“绿色有约——环保公益我参与”将宣传形式确定为寓教于乐的周末户外环保体验活动,让公众自觉参加。结合当前学生志愿服务考核的需求,又将宣传对象重点确定为中小学生,通过“小手拉大手”,增强参与的有效性。
      几年来,实践证明了上述活动设计理念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每次活动通过“广东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和广东志愿者平台(i志愿)公开招募公众自愿参加,报名人数众多甚至“一票难求”。上至60岁长者、下至6岁儿童都能在活动中找到兴趣所在,既降低了参与门槛,又能让公众由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参与,取得了环境教育入脑入心的好效果。
      二是找准时机,选好地点,做到定制宣传。为确保活动质量,每期活动人数控制在25至30人,做到精品小团、深度体验。在活动策划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结合六五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国低碳日、国际志愿者日等纪念日和学校暑假等时间节点,遴选华南植物园、流溪河水源地、广州西塔、韶关丹霞山环境教育基地、佛山南海丝厂、南沙海滨公园、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等省内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举办。许多活动融合环保工作、环境普法内容和生态研学课程、志愿服务行动于一体,实现“环境科普(法普)+环保研学+志愿服务”的目标,取得了定制宣传见人见事的好效果。
      三是绿色交友,环保同行,做到特色宣传。活动让参与者在探寻生态之美、感受治污成果的同时,一起关心广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增强了共建美丽广东绿色家园的理念。活动也让热心环保的公众聚在一起,交流分享保护生态环境的心得体会,加强了参与者彼此间的沟通协作,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拓展了活动内容,增强了宣传效果。

 
创新机制 购买服务、贵在持续
 
2023年4月22日, 化身环境守护者,探秘“身披机甲的虫骑士”志愿活动现场
 
      省环保宣教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一项好的活动要有效开展并打造品牌,必须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必须坚持不懈开展。“绿色有约——环保公益我参与”活动在开展中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做好预算,保障资金,实现活动公益。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省环保宣教中心提前部署、做好预算,2020、2021、2022、2023年先后安排10万元、20万元、20万元、24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绿色有约——环保公益我参与”活动。以2023年24万元项目总预算为例,项目共安排12场活动,其中有4场半天的广州市内参观,6场一天的广州周边地区研学,2场三天两夜的省内环保夏令营。每场活动的场地租金或门票、工具物料、外出交通、意外保险、活动餐食等均由项目资金支出,确保每位参与者零收费,确保公益活动持续开展。而且每场活动都在广东省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广东志愿者平台(i志愿)提前广而告知,便于社会上更多公众参与,确保活动参与公平可及。
      二是公开招标,监督指导,提高活动质量。项目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运营”模式,公开招投标选择专业承办机构(一般为2家单位),保证资金合法合规使用。承办机构中不少是环保社会组织,依托本项目也从另一方面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有序规范参与环境治理,鼓励他们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法治有关宣传活动。招标确定后,省环保宣教中心与中标单位仔细研究确定全年活动方案;活动过程中,派出工作人员现场监督指导执行单位确保活动按照计划和公众期待高质量地完成;活动结束后,一起“复盘”,总结得失,不断改进。
      三是做好宣传,打造品牌,扩大宣传影响。积极做好活动前造势预热、活动中传播扩散、活动后总结回顾的立体宣传。每场活动结束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活动照片和视频,加强二次传播力度,吸引公众关注和参与。
      省环保宣教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几年来“绿色有约——环保公益我参与”活动坚持开展并深受公众好评,充分证明了这项活动的生命力。但是,活动还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怎样让更多公众参与、如何让活动更有吸引力等。为此,要进一步深入调研,借鉴外地外单位的好做法,引入更多更专业的研学单位参加活动,把“绿色有约——环保公益我参与”活动办得更好。
------分隔线----------------------------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