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4 日,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揭牌典礼暨珞珈论坛”于樱顶老图书馆盛大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前院长白春礼,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邵新宇,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朴世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永舫,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赵雪梅、副校长龚威,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钟发平亲临现场,武汉大学各院系负责人以及产学研各界代表人士参与其中。会议由龚威主持。

湖北省常务副省长邵新宇在讲话中指出,放眼全球,全球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乃大势所趋,碳中和已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关键领域。环顾国内,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皆将碳中和视作发展重点,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湖北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低碳转型提升生态风貌,凭借年均 3%的能源消费增长率支撑了年均 6%的经济增长,绿色低碳已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

邵新宇强调,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碳中和工作,高质量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当下,中碳登管理全国 2533 家企业,规模全球最大,已然成为全国碳市场的“核心数据库”。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的创建,为我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关键动力。邵新宇期望,研究院能够高效整合全省乃至全国的碳中和资源,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双碳”研究机构;加大人才培育与引进力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双碳”人才中心;发挥基础研究与学科交叉优势,突破更多核心技术;大胆改革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美丽湖北建设、绿色崛起提供坚实支撑。

张平文表示,创建碳中和研究院,是武汉大学积极应对时代趋势、国家需求的举措,同时也是加快培育新学科增长点,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的必然选择。武汉大学将充分利用在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球物理学、化学、法学、经济学领域的学科优势,助力碳中和研究院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掌握产业发展的国际话语权,贡献武大才智与力量。

朴世龙对武大创建碳中和研究院表示祝贺。他期望两所高校能够在碳中和技术研发、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强化合作,共同为国家的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在典礼上,赵雪梅宣读了碳中和研究院成立文件。张平文为钟发平颁发了聘书。钟发平强调,碳中和研究意义重大。

钟发平表示:碳中和研究所会凭借武汉大学在基础理念探索和基础应用探究层面的优势,于低碳能量技艺、碳踪迹管理技艺、碳察觉技艺、碳削减与节能技艺、碳中和法治保障等五大范畴展开前沿性探究,并且会针对碳中和关键技巧、碳库、碳踪迹管理用具、ESG 评估等核心范畴展开重点攻克。此外,研究所还会协同国内外的兄弟院校、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业界优异企业,促使建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和创新联合组织,引领构建生态产业基金,塑造多主体共参共建的绿色生态系统和生态范例,造就中国制造业转型提升的示范引领。在仪式上,还举行了碳中和基金签约活动。该基金由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提供学术及科研指引,由凯博资本、中创新航、科力远以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相关政府平台和基金共同设立,规模达到 20 亿元。据不完整的统计,这也是国内高校碳中和研究院中设立速度最迅速、资金规模最庞大的碳中和基金。


应钟发平的邀请,白春礼以“国之重器与科技创新”当作主题在武汉大学珞珈讲坛进行演说。与会的嘉宾和在校师生当场聆听。下午,碳中和研究院和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碳中和与新型能源产业生态高端闭门会”,探寻“政产学研金”一体为产业生态赋能,达成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解”。


(章大均 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