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环境保护》杂志社官网

华北
        
东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西北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生物多样性与能源电力革命》指出:能源发展方式不合理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根源

时间:2021-09-20 18:35来源:未知 点击:
导读:本刊讯 9月14日,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研究编制、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我国首部系统阐述生物多样性与能源电力革命关系的专著《生物多样性与能源电力革命》出版发行...
      本刊讯 9月14日,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研究编制、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我国首部系统阐述生物多样性与能源电力革命关系的专著——《生物多样性与能源电力革命》出版发行仪式在京举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执委办执行副主任、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二级巡视员刘宁,天合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全球执行理事张海,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秘书长伍萱出席仪式并致开场辞。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新闻传媒中心副主任赵云主持仪式。
      刘宁在致辞时表示:“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为止,中国初步划定了面积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25%的生态保护红线,固碳量约占全国总固碳量的近45%,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得到了有效保护,珍惜濒危物种实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中国还对长江流域实行为期十年的禁渔计划,全面加强长江水生物保护,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实施范围占中国海域面积的72%,生物多样性治理与应对气侯变化息息相关,两者的协同治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要义。”他还表示,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中国发起成立的能源领域首个国际组织—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倡议,践行新发展理念,编写并出版发布了《生物多样性与能源电力革命》一书。他指出,该书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系统性、科学性,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解决能源问题开辟了新视野,提供了新思路,极具参考价值。“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构建现代化的能源体系,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同时,也要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安全利用。这些措施的落实必将推动中国能源结构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转型,有效缓解气侯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减少化石能源开采对物种栖息地的破坏,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根本问题。”刘宁如是说。
       张海在致辞时表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指出,在全球近14万个受评估的物种中,902个物种已经确认灭绝,3.8万个物种面临不同程度的灭绝风险,占评估总数的30%。2019年5月,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发布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改变了75%的陆地表面,影响了66%的海洋环境,超过85%的湿地已经丧失,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迫于眉睫。他还表示,值得欣喜的是:《202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能源行业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依旧创下新的历史纪录,新增装机容量超过256吉瓦,并且成为各类电源总装机中唯一发电量有所净增长的能源类型。2020年,中国在增加可再生能源产能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占全球装机容量的45%(117吉瓦),几乎是上一年自身新增装机容量的两倍。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仍是全球累计可再生能源产能(908吉瓦)的领头羊。
       伍萱在致辞时表示,能源发展方式不合理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问题的重要根源,关键要以清洁低碳发展为核心加速能源电力革命,推动建立“无污染、零排放、高效率”的新型能源发展模式,全面减少能源开发利用对自然生态圈的影响,以能源电力革命促进解决生物多样性问题。《生物多样性与能源电力革命》一书的出版发行,旨在以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加速能源电力革命,促进气候环境治理和生态资源保护,对于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仪式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秘书局副局长陈葛松重点就《生物多样性与能源电力革命》一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发布。他表示,该书提出了以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碳减排、治理环境污染、减少栖息地破坏、推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修复和应急保护、引领生物多样性关键技术创新等6大方面21项重点举措,以及一系列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友好型发展模式,为各国开展生物多样性治理顶层设计、企业和机构开展研究和工程建设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仪式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副主任刘前卫、世界经济论坛热带雨林及生态文明项目大中华区负责人朱春全、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杨军、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研究所(GEI)项目经理彭奎等业内专家学者分别就《生物多样性与能源电力革命》一书内容进行了点评,分享了各自的见解和体会。
       刘前卫在点评时表示,该书系统的梳理了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挑战,紧紧抓住了能源这个牛鼻子,揭示了由于对化石能源进行过度的开发利用,造成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等问题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因素。他还表示,该书宗旨和国家电网公司宗旨一脉相承。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电网建设运行之中,不断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
       朱春全在点评时表示,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全球各行各业面临的风险报告。报告显示无论是直接依赖生物资源或高度依赖生物多样性的农林业和渔业,还是和生物多样性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能源、电力和采掘业,当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破坏后,就会造成很大的风险。他还表示,能源和采掘业在全球创造了23%的GDP的同时,也带来了破坏环境的负面影响,所损失的GDP大概占全球GDP总量的10%左右,这也是造成碳排放、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环境污染的重要的来源。他指出,该书将提升能源电力系统更好的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到企业的主流业务中,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杨军在点评时表示,该书事关能源与电力如何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作用的一本书,出版的本身就代表着一定的价值。他还表示,该书出版是具有开拓性的一项工作,因过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能源电力工程建设发生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他举例说:比如云南玉溪新平县的绿孔雀保护行动与红河流域水电项目建设之间的矛盾,还有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野生柽柳林保护行动和修建羊曲水电站之间的矛盾。对此,他指出,两起冲突的背后,均把能源行业放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立面,其实质是一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博弈。而该书中的几个案例则表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能源电力行业的建设和发展是可以兼顾,可以同步实现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彭奎在点评时则表示:“该书能够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同能源、同电力进行有机结合,实际上就是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紧密联合,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主流化。”该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一种突破和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之所以在全球开展的并不是很理想,主流化的缺失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未来,主流化将是影响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因。”彭奎强调。
       在谈到该书如何延伸后续研究成果时,杨军提出,书中关于绿电内容主要考虑了碳排放因素,还应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因素也涵盖进来。他认为,碳排放接近于零的是绿电,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影响最小的也应是绿电。对此,彭奎则提出了应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生物多样性公约》两个公约协同推动上,多发力,多下功夫的建议。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该书的出版发行,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对接昆明大会,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一项实际行动。该书首次提出能源电力与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的新思路,致力于搭建能源电力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桥梁,推动各方共同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创新实践,以更有效举措加快生态文明与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
       “该书内容兼具创新性、科普性、指导性,揭示了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创新提出以全球能源互联网为载体推动能源电力革命、促进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的一揽子方案和行动路线图。”仪式现场的一位读者则表示。
       本次仪式汇集了政府机构、社团组织、企业、国际组织以及媒体代表共计近60位嘉宾与代表参会。
------分隔线----------------------------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