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事会 > 会员风采 >

清新环境 : 创新之翼 放飞实业梦想

编辑:  时间:2018-06-08  来源:http://118.190.177.5:8035

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根本大计,创新为魂。这道时代考题,需要每个人参与解答。尤其是以环境保护为主业的创新型技术公司,他们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考分高低。

循着这个逻辑,当目光聚焦到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创新路径中时,我们读到了大量富有时代价值的信息。

2001年,清新环境成立,专业从事工业环保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小板中的一员。

从旋汇耦合技术到管束式除尘技术再到SPC-3D,他们让节能和减排完美结合,成为国产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大型火电脱硫技术先期缔造者,以及首批烟气环保第三方治理参与实践者,为电力、冶金等多个行业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精神是公司成立那天起就有的文化基因。”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根华深有感触地说,创新成果既是智慧的结晶,也是担当精神的物化。有时,坚定的决心比具体的技术更重要。

 

创新之果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其中,燃煤火电行业减排政策标准日趋严格。特别是2014年实行的标准,更是领先世界。

2015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清新环境做出了大胆的一个决定:与同行公开分享公司的核心专利技术——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深度净化技术。

消息一出,业界一片惊叹之声。

这项2014年清新环境自主研发成功的超低排放新型技术,集多项专利技术于一体,具有净化“高效率”、能耗低、适应性强、工期短、不额外增加场地等特点,适用于燃煤烟气SO2和烟尘的深度净化,尤其是对于西部缺水地区,优势更为明显。

通过在山西云冈电厂(300MW机组、山西省首个单塔一体化超低排放机组)、河南孟津电厂(600MW机组、河南省首个实现超低排放机组)、重庆万州电厂(1050MW机组、国内首台实现超低排放投运的容量最大、参数最高的燃煤电站锅炉机组)、安徽安庆电厂(1000MW机组)、内蒙古准格尔电厂等数十台各类大型燃煤电厂机组使用,充分证明了这套技术对我国燃煤电厂实现烟气超低排放的巨大价值。

在中电联公布的2016年度中国电力创新奖获奖名单中,清新环境的大型燃煤电站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技术研究及工程获得一等奖。

截至目前,清新环境SPC-3D技术已完成机组改造600余台,遍布国内20多家大型能源集团。

敢于公开,既是责任感使然,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回顾清新环境十几年的创业历程,以自主创新技术解决客户难题,已经成为一个基本模式。其中,活性焦干法烟气集成净化技术、褐煤制焦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SPC烟气除水技术、废水零排放技术等,都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好评。

据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程俊峰介绍,清新环境创建了“五位一体”的全系统发展体系,即面向行业未来的技术研发体系,面向市场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面向客户的工程建设实施体系,面向减排效果的生产管理运行体系,拥有核心的专利技术固化成装备制造的技术体系。

比如,清新环境目前主推的废水零排放技术。脱硫废水排放是目前火电厂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这种废水浊度高、含盐量高,还含有重金属,治理好脱硫废水是未来的方向。经过多次试验后,清新环境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项技术,适用性、经济性上佳。在已经应用这项技术的工程上面,完全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创新之因

事有成败,法循因果。清新环境创新之果,皆缘于其文化之因。

企业创新文化的养成,创始团队是关键。

清新环境的创始团队自创业之初,就意识到自主创新的极端重要性。放手投入、不怕风险、勇于担当,正是这种意识的外在体现。“技术创新有个基本规律,有投入不一定有产出,不投入一定没产出。公司想要长远发展,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张根华说。

如果仔细算起来,清新公司的核心创新产品SPC-3D从第一次试验到不断改进、真正成型,正式面向市场时,时间超过了10年,仅此单项试验前后投入就超过了2亿元。

“从最初第一台设备开始到现在,公司领导就一直坚持参与讨论、研究,没离开过研发一线。”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程俊峰介绍说,领导参与项目研究,能深入了解项目急需什么、将来的创新点在哪儿、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这样,决策链条就大大缩短,而且能一直保持对创新环境的良好感觉,决策质量非常高。这是公司创新效率一直在同行保持领先的一个重要原因。

企业创新文化养成,需要明确的战略规划来引导、培育。

清新环境创业之初就提出把自主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基本战略,而不是采取与国际技术公司合作这样相对省力的方法,其实有更为长远的考虑。“国际老牌技术公司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上百年,已经形成了在新兴市场上比较成熟的操作手法。首先是收取专利使用费和项目提成,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都考虑在内。其次是专利升级时,他们要共享专利。同时,他们的专利授权都不是排他式的,很容易形成几家国内公司共用一种技术,只能拼价格的局面。”张根华回忆说,还有一个致命之处,这些技术授权范围只在中国大陆内使用,我们要想开拓国际市场根本就不可能。这无疑会大大限制本土公司的成长空间。

企业创新文化养成,也需要具体的制度、机制、规划落实支撑。

产品、工艺创新试验需要的材料品种繁杂、数量小、高频次,而且大多为非标制品。如果用同一套招标采购流程,不仅管理成本过高,而且时效性很难保证。为此,清新环境专门制定规则做出有针对性的规范,人员考核标准也富有弹性。

企业创新文化养成,还需要与商业模式实现对接,形成商业闭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清新环境拥有独立的试验基地,曾让不少同行和各大科研院所羡慕不已。实际上,他们还有一个杀手锏,即通过后期运维,积累了巨量的项目需求、工艺改进等方面的改进信息。这些信息,为持续研究创新提供了最现实的指南。

据了解,清新环境的商业模式,正从传统工程总承包向第三方治理业务模式转型,后者比例已经接近50%。这些项目运维时间长达10年至20年。

对于未来发展,张根华坦言,创新无禁区,但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创新体系也一定要有边界意识,围绕主业投入,才能把根越扎越深。

“人们对环保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创新升级永无止境!”张根华最后说。

 

清新环境的时代价值

这是一篇中国故事。读懂它,就打开了了解中国创新的一扇窗。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要增强“四个自信”,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自信从哪里来?

从历史中来。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创造经济奇迹。

从我国独特的优势中来。政策强大的资源引导能力+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成为我国经济的独特竞争优势。

从创业者的奋斗精神中来。一天当两天用、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基本是创业、创新者们的标配。

这些要素,我们从清新环境18年的创新史里,随处可见。

一滴水,能折射太阳七彩光辉。

清新环境的创新产品,没有芯片产业那样牵头国人心弦,却让我们呼吸的空气更新鲜、水质更安全。

它的技术成果没有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反而面临应用的重重考验,却非常符合市场需求,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众多行业痼疾。

他们的很多研发人员大部分时间都在研发基地、客户工厂,整天与设备、数据打交道,没有无菌实验室的高大上,没有国际会议掌声的加持与荣耀,却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尊重。

正是如清新环境一样的大量科技公司,推动了我国创新大潮翻涌。

他们用双脚丈量着中国的创新地图,他们用双手为中国的创新大厦不断添砖加瓦。借用一句电视剧里的经典台词: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功绩与世长存。

清新环境用自己的努力,为时代划下了一道靓丽的印痕,也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做出了出色的注解。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