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环境保护》杂志社官网

华北
        
东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西北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资讯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中不断开创大同市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

时间:2022-11-29 17:12来源:环境保护 点击:
导读:大同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赫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明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
大同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赫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明“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五个重要特征之一,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深入实践。
         一、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重要特征之一,明确了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提供了的基本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安排部署,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是不发展、不作为,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和绿色发展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天蓝、地绿、水清厚植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底色。
         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大同市围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目标,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决捍卫“大同蓝”、建设“大同清”、厚植“大同绿”,让天蓝、水清、地绿、景美逐渐成为推进大同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大同市生态环境实现了从“煤都黑”到“大同蓝”、从“劣Ⅴ类”到“大同清”、从“风吹沙”到“大同绿”的蜕变,“大同蓝、大同清、大同绿”已成为古都大同三张靓丽的生态名片,老百姓对优美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大同市2017年获得“全国美丽山水城市”称号;2018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实现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2019年获得“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和“中国美丽城市”称号;2020年和2021年是全省连续两年唯一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大同正以治污行动、环境成效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实现路径。
          二、准确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目标任务 
         怎样走好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如何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绘就了宏伟蓝图,提出了目标任务,“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二〇三五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未来五年……,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为我们继续推动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征程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好绿色发展组合拳、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
         为了走好新时代新征程中大同市绿色发展之路,关键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树牢并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大美丽大同建设工作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系统观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力推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再提升,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底,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各项指标全面完成山西省下达的指标任务;空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PM2.5浓度进一步下降,空气质量优良比例力争达到90%;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国省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力争达到100%,桑干河、御河、十里河等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安全利用水平巩固提升,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环境风险管控能力不断提升,更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环境需求,为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美丽大同”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三、深入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代的实现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艰难,既不能走老路,又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更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立足大同实情,谋划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加快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大力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工业企业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着力把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要求有效转化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促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的创新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结合大同市实际情况,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加快推广先进、成熟的清洁生产技术、装备和工艺,开展水泥、钢铁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
       (二)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压减淘汰落后产能,开展电力、水泥、化工等重点行业VOCS全过程综合整治,实施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实现工业窑炉全面达标排放,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和扬尘精细化管控,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统筹水生态修复、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优化水资源配置,保护和修复桑干河生态功能带,不断加强工业污水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消除城镇黑臭水体,促进大同市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防范环境风险。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优化整合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环境监测、分析和预警能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检查,深入推进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全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
       (三)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调整。严格“两高”项目准入,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和园区升级改造,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发展预期、生产装置整体能效水平等,科学划定各行业能效基准水平,提升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加大落后产能和不达标工业窑炉淘汰力度,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和散煤清洁化治理,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优化能源布局。加强非道路移动污染源管控力度,提高铁路运输能力,推进公路货运升级,不断改善运输结构,为绿色循环发展提供保障。
        (四)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大同市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我市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治理。
         (五)加快完善环保责任体系。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家单位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具体事项牵头部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履职尽责、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报告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情况督办、加强督察问责和正向激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保障等7个方面作出安排部署,为推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发挥重要作用。必须站在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胸怀“国之大者”,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管发展的、管生产的、管行业的部门必须按“一岗双责”的要求抓好工作,使各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汇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大同,共建更加美丽美好的家园。
------分隔线----------------------------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