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诗e中国行”走进美丽内蒙古
【编者按:库布其由漫漫黄沙变为绿水青山,正在由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作出积极探索和艰苦卓绝的努力,为世界荒漠化防治蹚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理念写在大漠上。】
本刊讯 为迎接首个全国生态日的到来。8月6日,以“扬传统文化,诵生态之美”为主题的2023“诗e中国行”走进美丽内蒙古,采访团一行实地探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鄂尔多斯杭锦旗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

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积已达6000多平方公里,治理范围内的植被覆盖率达到50%以上,纵横穿越库布其沙漠的公路、铁路也已达到18条之多。
库布其蒙古语“弓上的弦”,模样像把勺子,头大尾小,勺头和勺柄的边缘是库布其的西、北、东三面,跨三旗:杭锦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横卧在黄河的几字湾里,一沙一水唇齿相依。浩大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奏响了中国生态革命的序曲,这场从未停止的绿色风暴,席卷着整个中国。为了改变生存环境,面对满眼黄沙,库布其人毅然背上铺盖卷进到沙窝里栽树,将库布其沙漠的生态建设推向高度。
据介绍,库布其沙漠的生态复苏得益于当地好政策。1983年,实施了“个体、集体、国家一齐上,以个体为主”的造林方针。20年间,无数人的心血没有白费,治沙成效逐步显现,将“沙逼人退”的状况扭转为“人沙对峙”。世纪之交,库布其沙漠生态发生了本质变化。2000年,鄂尔多斯市实行了“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出台了“禁牧、休牧、划区轮牧、以草定畜”等一系列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基本政策。2000年,在“封育搬迁”的同时,鄂尔多斯还推出“一矿一企治一山一沟,一乡一镇建设一园一区”政策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大中型企业纷纷进入库布其沙漠进行开发建设,成了治理沙漠的主体,推动沙漠绿化迎来拐点。
始于为保护盐场,解企业生存之困而致力于治沙的亿利集团从被动防沙工程到打赢“沙漠突围战”历经30多年,防沙效果不断显现,其治沙成效让政府、企业、农牧民都感受到只有治好沙,有了好生态,才有出路和活路。当年,为了企业发展,亿利集团修了一条世界闻名的穿沙公路,路修好了,需要固沙护路,又在路两旁开始种树,但面对1.86万平方公里漫无边际的库布其沙漠,从种活一棵树再到造一片林,难度可想而知。在挺进大漠之初,亿利集团就制定出库布其“三区一带”的发展规划,即:西部为生态修复和保护区;中部为生态过渡区,适当开发旅游及人居小镇建设;东部为生态产业经济区;一带为沙漠绿化带。亿利集团把大沙漠化整为零,雇用当地农牧民和周边民工超过10万人次,通过分片进行大规模种树、种草、种药材。同时,修筑公路,以路划区,开启了“防沙护河锁边林”工程。几年时间,黄河流经库布其沙漠的干流两岸,形成了一个长达240公里,占地200多万亩的生态园区。该生态园区种满了甘草、沙柳和胡杨林,在发挥绿化作用的同时,也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条件。

在将“荒漠沙丘”变成“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伟大实践中,鄂尔多斯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既符合生态建设规律又行之有效的治沙模式,市场化、产业化治沙,使库布其的绿水青山产生金山银山的价值。
修路、绿化,一切都是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那么,如何在治沙的同时又赚钱,创造经济价值呢?治沙过程中,鄂尔多斯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径。成片的绿植,为新能源的发展创造了好的条件,光伏板不仅能有效挡风防风、阻止沙丘移动,还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向光要电减排、向沙要绿固碳、向绿要地增收,“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实现沙漠增绿、企业增效、资源增值的良性循环。
光伏治沙在库布其沙漠已经不是新鲜事。早在2017年,亿利集团就全面实施“光伏组件清洗+板下种植养护”精准扶贫工程,带动57户贫困户脱贫。每个贫困户平均承包4兆瓦光伏组件清洗和板下种植的业务,按照每兆瓦1500—2000元费用计算,每年清洗四次,平均每户可增收3.5万元。该项扶贫工作采用“滚动扶贫”的方式,让脱贫户及时退出,同时选配贫困户开展帮扶。
据了解,亿利集团遵循“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发展观,坚持“向沙要绿、向绿要地、向天要水、向光要电”,充分运用沙漠充足的阳光、土地和生物资源,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共同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体系:一是农业治沙。挖掘沙漠植物经济价值,适度开发甘草、苁蓉、有机果蔬等种植加工业。二是工业治沙。利用工业废渣和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发展土壤改良剂、复混肥、有机肥料等制造业。三是能源治沙。通过“板上发电、板间养羊、板下种草”的方式,光伏板生产绿色能源,草林种植防风治沙,养殖产生的生物肥又可反补种植,实现良性互动。四是金融治沙。联合数十家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起了“绿丝路基金”,通过金融手段撬动更多资金,投资沙漠产业。五是旅游治沙。依托大漠风光,挖掘蒙元文化,大规模发展沙漠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亿利集团构建的“1+6”立体循环生态产业体系,实现了绿化一座沙漠,培育了生态修复、生态工业、生态光伏、生态健康、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六大产业,探索性地解决了“钱从哪里来”“利从哪里得”“如何可持续”等生态治理的老大难问题。

亿利集团依托“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结合、生态与产业相结合、生态治理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平台化、多元化治沙使库布其实现了从“沙进人退、荒凉贫瘠到人沙和谐、绿富同兴”的转变。从最初的大规模甘草种植发展到沙漠绿色中药材种植,再到如今的光伏太阳能发电——库布其作为一个绿色惠民、绿富同兴的大平台,获得世界瞩目。库布其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利于民,造福于民,先后带动10.2万沙区农牧民脱贫致富,为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砥砺前行。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是中国政府批准的国家大型涉外论坛,是聚焦荒漠化防治主题的多边论坛,也是联合国系统与中国政府在华举办的机制性论坛。自2007年发起创办以来,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已连续举办九届。论坛永久会址为中国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七星湖。
(文/“诗e中国行”采风团成员杨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