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 2023年铜产业绿色循环发展大会在山东省东营市召开。

再生金属产业对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资源保障、可持续发展以及节能环保、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王健表示,2022年,我国再生铜产量稳步增长,达到375万t,节约矿产资源开采6.8亿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50万t,在铜产业资源保障和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聚焦资源保障,王健提出,企业要积极提升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响应并融入到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去,增储上产;要充分利用好国际资源,增加海外铜矿权益;要高效集约利用低品位矿,综合利用复杂共伴生矿及矿山固废,加强金、银、锗、铟、铼等稀有稀贵战略金属的提取。
强化铜资源要素保障,助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东营市委常委、副市长杨同贤表示,东营市将依托可再生能源绿电优势和中金岭南等龙头企业,做强铜冶炼、做优铜加工、做深产业链,加快向高性能铜材、铜基电子新材料转型发展,不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展水平,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康茂礼表示,有色金属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也是东营经开区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铜冶炼、电解、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拥有70万t铜冶炼和50万t铜加工能力,产值规模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目前,东营经开区依托山东中金岭南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重点推动规模、优势、品牌等3个方面的突破,全力打造千亿元级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的铜产业示范区。
再生铜作为铜原料重要补充,发展再生铜产业对解决我国铜资源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高,具有重要意义。王延春表示,经海关检验合格的进口再生铜原料,有效地缓解了国内铜矿资源紧缺情况,为满足我国铜需求作出重要贡献,保障金属行业平稳发展。近两年,海关通过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联系协作,共商提升进口产品质量举措,引导行业企业自律经营;优化对再生金属的联防联控统筹协调机制,提高政府执法水平;强化供应链风险防控,建立覆盖近百个来源地区的进口再生金属风险评估体系,继续全力保障进口再生铜原料提质增量,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本刊记者获悉,本次会议有来自再生铜骨干企业,大型国企、央企,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投资机构、矿业公司,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产业园区、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300余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