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环境保护》杂志社官网

华北
        
东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西北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河入河排污口整治 >

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人员培训班在西安举办

时间:2023-04-17 15:20来源:环境保护 点击:
导读:本刊讯 3月16日,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承办的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人员培训班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一级...

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人员培训班现场

       本刊讯 近日,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承办的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人员培训班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一级调研员宋华用、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胡世军参加开班仪式。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执法研究部副主任吕晓君主持开班仪式。
       宋华用作开班讲话时表示,生态环境部2020年在黄河干流甘肃段、湟水河、汾河开展试点后,于2021年全面开展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黄河上游地区五个省(区)12153千米岸线的排查任务,总体完成进度达到63%,共发现入河排污口1.7万多个,并将排污口清单交办给地方。剩余的黄河干流、陕西山西段、渭河流域以及石川河流域的岸线,正是此次排查的主要任务。为确保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收官之战圆满完成,他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提要高度重视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二是认真学习排查相关技术规范,做好排查工作;三是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保障人身安全。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胡世军作开班致辞时表示,2020年陕西省先行组织14个市、78个县,按照 “干流先行示范、支流学习跟进、以点及线带面、逐步纵深延展”原则,有序推进黄河流域陕西段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经过不懈努力,2022年,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主要河流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9.4%,劣Ⅴ类断面水体全面消除,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首次达优,创20年来最好水平。我们将此次排查为契机,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谋划好“十四五”期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陕西高质量发展。
       入河入海排污口一头连着江河湖海,一头连着生产生活,是打通岸上和水里、陆地和海洋的关键环节,也是污染物进入水环境的最后一道关口。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尧以《入河(海)排污口三级排查技术指南》为纲,就现场排查技术和安全要点进行讲解与培训。他说,从前期调研情况看,一些地区入河入海排污问题突出,是因为此前未将“河港沟渠、泄洪道、雨洪管道”等纳入监管视野,而是使其成为了纳污、藏污、排污的通道。他进一步介绍说,国家机构改革前的原环保部门只能监管企业污水排放口,入海、入河排污口的监管职能则在水利部门和海洋部门,业内人士经常讲的一句话:环保部门“不下河、不下海”,水利、海洋部门“不上岸”,这就是尽管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做了大量企业污染防治的工作,但是流域、海域水环境质量仍然存在问题的原因。鉴于此,他举例说:在长江流域开展排污口排查整治前,排污口数量为1973个,排查后的排污口数量竟达60292个,整整翻了30倍。随后,他通过一幅幅图片,向排查人员展示了“城镇生活污水直排,粪污堆积河道,黑水从水下喷涌而出,畜禽养殖污水填满坑塘,雨洪口外河道黑臭,建筑工地泥沙进入河道,洗煤废水溢流地面,垃圾、污泥堵塞河道”等造成环境污染的真实画面和场景。
       据介绍,传统意义上的入河排污口——企业污水排放口,仅占排查发现数量的5%,新增排污口主要是河港沟渠、雨洪口和农村混排口,约占比例依次为40%、30%、20%。但入河(海)排污口与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是有所不同的,指所有直接或通过管道、沟、渠等排污通道向环境水体排放污水的口门。“在实际排查工作中,应把一切正在排、有迹象、有可能向河流、湖库、湿地、溪沟、坑塘、海洋等水体排放水污染物的口子纳入范围,需要全口径排查,切实把‘应查尽查、有口皆查’落地实处。”陈尧提醒道。
       记者还从培训班上了解到,生态环境部通过开展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积累了一定的排查经验,形成“三下五处二”口诀式的排查宝典。“三下”即桥下(桥体四周、桥体下方)、林下(河沟树林下,草丛、灌木中)、水下(被淹井盖、水下暗管);“五处”即沿河岸边、滩区、其他河汊沟渠、人口集聚区、工业集聚区;“二”即要全面完成APP推送的疑似点位、重点区域的排查任务。由于该口诀容易被排查人员理解与记忆,能够极大提升排查效率。同时,由于在方法和理念上的创新,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理念创新:“站在水里看岸上”,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水陆统筹、以水定岸”的视角,只要是往水体排污的口子就应纳入排查范围。方法创新:“天上看、地面查、水里找”,通过“高科技(无人机航测、排查)+笨功夫(人工徒步排查)”,力争做到“应查尽查”。
       最后,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的相关人员就黄河入河排污口排查APP使用流程进行了详细讲解,指导帮助排查人员能够熟练操作,确保“仔细识点、排查做位”。
 
文/于宝源
 

 

       
      

------分隔线----------------------------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