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山西作为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的主要省份之一。通过几年来的排查整治,辖区内黄河、汾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跃升至87.1%,同比提升14.8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国第一。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继平在启动会上表示,此次排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参与人员多,涉及部门广,展开的战线长,我们将坚决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加强对排查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力为现场排查工作提供坚强保障。同时,着力抓好问题整改。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建立好问题台账,严格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间,采取“一问题、一对策”措施,确保问题全面整改到位。
“2020年,陕西参照长江流域排污口排查工作做法,先行组织辖区11市、78县,按照‘干流先行示范、支流学习跟进、以点及线带面、逐步纵深延展’的原则,开展了黄河流域、陕西段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为后续全面排查奠定了基础。”在启动会上,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周建新介绍,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将进一步压实市、县政府主体责任,建立“权责清晰、管理规范、监管到位”的排污口管理长效机制,统筹解决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全面深入开展排查,同时全力配合保障好赴陕西开展排查任务各小组的工作。“我们继续按照‘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四个环节,做到四个精准,即:入河排污口位置精准、监测因子精准、溯源位置精准、整治措施精准。”周建新进一步补充道。与此同时,陕西还将按照边查边改的要求,不等不靠,立行立改,对一些需要时间整改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实行消号制度,对一些问题复杂的排污口先溯源后分类整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具体落实单位,整治一个,交付一个,确保全面完成整改任务。
据了解,黄河甘肃段长达913公里,流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承担着保障下泄流量、维系流域生态安全等多重功能。“十四五”时期以来,甘肃将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写入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了“2023年以前完成黄河干流及重要支流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排污口整治”的工作目标。
在启动会上,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白志红表示,2019年年底,我省先行启动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调查,对沿黄九市(州)各入河排污口进行全面摸底,总调查河道长度6000余公里,实际调查面积7915平方公里,基本摸清排污口底数,明确“查、测、溯、治、管”五项任务,推动建立全流域综合排污口清单台账,助力打好碧水保卫战。白志红还表示,2020年5月,生态环境部启动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工作后,甘肃省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技术要求推动工作。截至目前,交办甘肃省的4509个排污口已完成监测溯源、信息填报,并按照“取缔一批、整治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完成排污口整治3744个人,完成率达83%。“甘肃将按照生态环境部要求,扎实做好此次排污口现场排查保障和监测溯源等各项工作,有序推动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确保‘一河清水向东流’。”白志红说。
文/于宝源